温尼伯往事002:“基”情四射的国民党拯救温尼伯单身汉?

在上一篇温尼伯往事中提到Downtown不安全,有盆友问我是不是白人会对华人下手,在这里澄清一下,温尼伯的原住民不是白人,而是印第安人、梅蒂斯和因纽特人,大部分白人还是相对友好的

在我之前关于温尼伯过去的文章中,我提到市中心不安全。有朋友问我白人会攻击中国人吗?澄清一下,温尼伯的原住民不是白人,而是印第安人和梅蒂人。大多数白人对因纽特人都比较友好。毕竟,这是友好的曼尼托巴省。

不去Downtown有什么影响: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距离市中心约10公里的南区,有大大小小的商场和商店,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多数美术馆和博物馆都集中在Downtown,一些时尚品牌店也集中在Downtown。在其他地方的商场很难买到。

去市区怎么办:白天基本没问题,开车就可以。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去。如果你不开车,遇到原住民想跟你说话或者索要东西,尽量不理睬他们(不要试图讲道理),迅速逃跑(你一般打不过他们)。

早期抵达曼尼托巴省的华人中,除了一部分人选择在温尼伯定居外,还有人选择居住在曼尼托巴省西部相对欠发达、人烟稀少的地区。在人口迁移过程中,除了迁移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东海岸外,还有少数新移民选择留在马尼托巴省、西部农村地区和西部城镇布兰登。成为这些人的安身之所。 1901年人口普查,布兰登有30名华人居住(占当时曼尼托巴省华人总数的14.6%)。到1911年,华人人数已增至97人(占当时马尼托巴省华人总数的11.0%)。 %)。

温尼伯餐厅_温尼伯门户_温尼伯南区

布兰登位于温尼伯以西,也是一座对 LGBT 人群非常宽容的城市。

有趣的是,居住在布兰登的华人中,没有一个是女性。他们是建造跨太平洋铁路的直人。进入布兰登后,这些直男开始了光棍生活,直到1947年,这些中国移民步入暮年后不久,才能够重新认得亲人(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中国人)与当地人结婚并重组家庭,但根据研究,都发生在温尼伯,布兰登没有案例;也有一些家庭从未团聚)。

虽然这些单身人士一生可能没有团聚的喜悦,但一场历史性的事件却让他们获得了片刻的平静。这一历史性事件是:1911年,孙中山在加拿大筹款时,在温尼伯华人共济会办事处登台演讲,宣扬他的革命思想。据许多学者研究,孙中山的讲话几乎激励了所有新移民。仅仅一年之内,国民党就在温尼伯和布兰登建立了支部。从此,国民党成为温尼伯地区领导华人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

温尼伯门户_温尼伯南区_温尼伯餐厅

国民党支部位于唐人街

对于早期的加拿大移民来说,可以加入华人洪门(洪门/致公堂),该洪门于1863年在美丽的BC省巴克维尔建立了总部。巴克维尔是一个金矿小镇,那里盛产黄金。当然还有人,大量的矿工和劳工聚集在这座芝加哥以西、旧金山以北的最大城市。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发生打斗。洪门(洪门/致公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立的; 1884年,维多利亚州还成立了一个新的“政治组织”:华人公会仁慈会馆),华人公会的成立受益于维多利亚州较低的物价。在淘金热时期,巴克维尔以其高物价而闻名。大量华商发现了投机商机,移居维多利亚州;当然这都是题外话,洪门的故事可以单独列出来,讲述他们如何从抗清到恢复明朝,再到成为中共的好朋友。

温尼伯门户_温尼伯南区_温尼伯餐厅

巴克维尔依然充满中国特色

1910年,一位活跃的洪门“领袖”在温尼伯开设了一家名为LODGE的餐馆。这里也被称为马尼托巴省的洪门据点。两年后,这个地方成为国民党。温尼伯秘密基地之所以被称为“秘密基地”,是因为洪门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的嘉宾。因此,有人认为洪门是共产党的秘密组织,他们还借机把国民党在洪门饭店的聚会形容为“秘密会议”。历史或野史记载,洪门的创建是为了“革命”。比如,有学者提到,洪门直接参与了孙中山发起的许多起义,几乎涵盖了前线和后方的所有工作:参加战争、筹集资金。 1911年黄花岗起义中登记牺牲的72名烈士中,有68人是洪门分子。为了为黄花岗起义筹集军费,加拿大致公堂甚至将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州的四栋致公堂大楼典当给道明银行,筹集15万美元汇往香港,有力地支持了起义。因此,孙中山高度评价“华侨对革命的贡献”、“华侨是革命之母”。当时,90%的华侨都是洪门党员。

温尼伯餐厅_温尼伯门户_温尼伯南区

TD,一家非常大的加拿大银行

但国民党与洪门此后却产生了巨大分歧。 1911年辛亥革命后,1925年致公堂欲将“堂”改为“党”,以求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更好地保护华侨的利益。然而,这个要求并没有得到孙中山的支持。此外,1919年,孙中山要求所有洪门盟友都归属国民党,但洪门拒绝了。这也为洪门后来成为共产党的好朋友埋下了伏笔。伏笔已经做好了。然而,抗战时期,以经商闻名的华侨洪门却抛开了之前的嫌隙,开始了与国民党的第二阶段合作。正是在这个阶段,国民党在加拿大扩大了势力。

对于温尼伯的大多数华人来说,加入洪门并不是出于政治要求。洪门本身设立时,并不是出于政治诉求。相反,它希望联合中国人的力量来扩大业务。因此,洪门的“领导”大部分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有生意的地方,就必须有正义。鸿门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伏威帮”。一方面,它收容了大批无助的中国人。另一方面,他又将自己的经济版图扩展到了所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加入洪门的普通人一方面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成为洪门组织的“马童”。洪门在从事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同时,也被誉为有组织犯罪的重要研究案例。

温尼伯南区_温尼伯门户_温尼伯餐厅

洪门在海外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无论是国民党还是洪门,他们都成为温尼伯和布兰登中国人民相互联系、与祖国联系的象征。加入国民党和洪门,让他们在无助的荒野中体验到了“共同体”。年”,当然他们也用自己的热情帮助洪门和国民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读完这段历史,你或许会发现一个小小的提示。当人口稀少时,组织和社区往往服务于生存欲望(生存和发展),进而演化为具有政治意图的组织。我相信洪门成立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想到希望占领政治舞台。一席之地,而洪门之所以渴望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恐怕也是基于经济利益本身。

所以我们不需要讨论红顶商人或者政商问题。历史故事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答案。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innipegers.com/?p=3983

adminadmi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