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出国留学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广州高中生陈晓今年年初收到了包括UIUC、普渡大学等大学2020年秋季工程管理本科offer。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去美国旅游,印象很深刻,从那时起,我就制定了去美国读书的计划。”
境外疫情爆发后,陈晓计划就读的学校无法复课,国内签证面试也无法安排。由于他从未将国内高考视为一种人生选择,所以他只能在国内备考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同时申请欧洲大学作为替代。
“我不喜欢我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但现在生活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我面前有很多路,但似乎每一个选择都是错误的。”知乎上,一位2020年秋季收到加州理工学院录取通知书的A生写下了这段话。
在最新的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加州理工学院排名第四——世界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无法突破疫情的障碍。
同样在知乎上,在题为“2020年秋季在美国留学的学生现在感觉如何?”的问题下,有325人写下了自己的经历,获得了143万次浏览。
6月9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第一号留学预警,提醒广大海外学子做好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或回澳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6月23日,全球共有903万例COVID-19确诊病例。截至目前,美国累计确诊230万例。签证收紧,示威活动仍在继续。
秋季学期即将开学,但大多数国外大学无法如期线下开课。 “疫情结束后,来华留学的黄金时代也将结束。”今年4月,北京大学教授何帆担任评委。
节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教育部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至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585.71万人,2018年达66.21万人。
尽管2019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但有研究报告认为,2019年将成为中国学生留学史上的重要节点。美国2019年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8-2019学年有近3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占美国国际学生的33.7%。虽然仍保持增长,但同比仅增长1.7%,增速再创新低。
“美国今年走这条路会很困难。” 6月20日,陈国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陈国辉夫妇都是“高年级留学生”。这对夫妇在不同国家完成了不同学科的四个硕士学位。陈国辉本人也是留学行业的资深从业者。自2001年起,他在新东方教授GRE、GMAT、雅思等22门课程,多年来输送学生无数。
“2013年,我的一些学生能够从广东工业大学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但今年不太可能了。”陈国辉特别举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例子。 “今年,一个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孩子,以无可挑剔的GPA和科研经验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然而,录取他最好的学校却是纽约大学,没有之一。”他希望就读的顶尖计算机学校录取了他。”
留学圈里存在着一条大家经常调侃的“留学鄙视链”。无论秩序如何变化,美国始终处于蔑视链的顶端。但今年,美国不再是首选。
“以前,很多加拿大华裔高中生或本科生都会申请去美国留学。但今年,我第一次遇到主动申请加拿大本科入学的美国高中生。” ”陈国辉说道。
改变
每个人都知道去美国会面临什么。
“即使高校仍然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也无法阻止美国签证政策的变化。”陈国辉提到,移民官员对中国学生的审查越来越严格。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申请签证时被拒绝,或者在获得签证后入境时被阻止。”陈国辉无奈地说,“以前出入境检查只是走个形式,现在越来越普遍,在很多地方行使生杀大权。”
不仅对于今年秋天收到美国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很多去年拿到美国offer的学生也面临着一个困境:由于签证情况不明确,他们回国后可能无法再回到美国。
这意味着:每次回国,你都必须做好放弃学位的准备。
“我认识一些硕士或博士生,他们确实在考虑其他方向,比如申请英国大学的项目,或者考虑中外合作大学来中国学习等等。” 6月20日,美国佐治亚大学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宁波诺丁汉大学李大三健康经济学首席教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高级经济学家陈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虽然大多数美国大学仍然支持学生的学术和科学研究,但签证政策的收紧会对家人探访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选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敏感专业的学生。”陈卓强调,“当然,面临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国学生。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和大环境决定了美国目前的移民政策不是很友好。”
为了减少因政策压力而造成的学生流失,美国大学仍在努力自救。
加州理工学院、纽约大学等为学生提供推迟半年或一年入学的选择,大部分院校都提供在线教学选择;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申请,UCSD等院校将2020年秋季入学截止日期延长至6月30日,这在之前几乎从未发生过。 “往年,此类学校的招生通常在一月份截止。”陈国辉告诉记者。
事实上,优质生源的流失对于任何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损失,而一些香港大学却看到了机会。
5月底,香港大学发布公告称,将增加奖学金金额,并计划招收无法在海外完成学业的内地学生。公告称:“如果学生是持有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的优秀申请者,并持有全球其他顶尖大学2020-2021学年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可申请‘总统奖学金’。”香港大学博士奖学金。 ,申请截止日期为6月30日。”
但这还是打乱了很多人原本的计划。
“我的家庭经济状况很一般,我终于说服了父母,我可以利用奖学金去美国攻读学位。”一位学生在知乎上写道。 “现在听说要推迟至少一年,父母又开始劝我,放弃了。”
“今年的AP考试将在线上进行,考试形式和时间也发生了变化。”陈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意味着之前做的功课要推翻。”他现在唯一庆幸的是,SAT和托福成绩都有了。由于今年上半年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已经取消,“即使下半年恢复,本来就很难预约的考试只会变得更受欢迎。”
裁员
“6月9日发出警告后,由于边境暂时关闭,我们还看不到中国学生人数有任何变化。”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澳大利亚能源转型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施训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施迅鹏提到,由于收入大幅下降,澳大利亚多所大学开始削减成本,甚至裁员。就在上个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宣布裁员400人。据当地媒体报道,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联盟主张为大学员工减薪15%,以保住他们的工作并度过这场危机。
“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今年还不是最困难的一年。”就读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一所大学、目前在澳大利亚做博士后研究的华人雷告诉《泰晤士报》记者,“明年可能会因为教职人员的裁员而更加困难。仍然会出现人员短缺的情况。”
目前,中澳之间仍有少量航班在计划中,但留学生和新移民很难搭乘航班回国。接受采访时,雷悲伤地表示,朋友的父亲刚刚在中国被诊断出胃癌,但朋友却无法回来看望他或陪伴他。
“我查的时候有航班,但买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雷说,他和妻子在过去一两年里已经做好了不回中国的心理准备。
移民政策也是相当一部分留学生选择海外大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陈国辉说,他的一个学生是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护理学院的副教授。虽然是热门移民专业,但今年他却面临着至少要排队两年才能转绿卡的困境。虽然澳大利亚目前没有如此严格的移民限制政策,但今年的失业人数也是巨大的。
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七年前,进入“中年危机”的他从上海来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攻读博士学位。虽然他的妻子是作为陪读而来的,但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
今年会很困难。 “受疫情影响,中国人找工作难了。”雷说,“我身边很多非理工科、医学等专业的中国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了。”
失业
失业的不仅是中国学生,还有留学机构。
广州某留学中介培训群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中介出来感叹:
“我想问一下在澳洲留学的同事,现在澳洲市场会冷吗?我想去澳洲的学生都在犹豫。”
“美高已经冷了。”
“加拿大也很酷,很多省份都改变了移民政策。”
如果不是海外疫情突然爆发,留学行业本来可以超越教育行业,因为大部分业务都是在线上进行的。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3月,留学咨询相关企业新注册数量同比增长273.76%。然而,国外疫情爆发后,留学行业也陷入困境。今年5月,留学行业相关企业取消注册数量首次超过新增注册数量。
业务量的减少凸显了市场的不规范混乱。
2020年5月,在多名顾问长期“失联”后,武汉智美千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向部分已签约客户发出破产声明。此前,留学顾问曾给学生发长信称,由于自1月份以来一直没有发放工资和绩效,因此决定罢工,2020级和2021级学生的留学申请自此被搁置。抓住。
该公司申请破产,咨询费能否收回尚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无数人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我叫MKT”是一个专注留学行业点评的公众号。今年4月,公众号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留学机构实施了裁员或降薪,其中包括新东方、新通道、环亚等多家大型机构;在接受调查的143人中,留学机构所服务的机构中,有62.2%的人裁员比例低于公司员工人数的10%,有16.1%的人裁员比例超过20%。降薪也很常见,31.4%的受访企业出现降薪,其中60%的企业降薪幅度超过20%。
“去美国留学其实从去年开始就很困难,今年只是下降得更快。” 6月21日,从事留学行业十多年的Vincent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曾在启德教育和新东方留学。临行前,他变身为美国某教育集团驻华代表。
去年年初,文森特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参观美国大学校园的照片。然而到了年底,他因业绩难以达标而选择辞职。今年,市场形势更加严峻,他决定依靠十几年积攒的资源,成立个人工作室,独自创作。 “今年失业的同事太多了,我都数不过来了。”
“留学中介本身并不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随着信息鸿沟越来越小,人们对中介的需求也越来越少。”文森特回忆起了几年前他辞去特工职务的原因。
陈国辉较早意识到了职业危机。 2012年,他辞去新东方的教职后,在香港短暂工作过,然后花了两年的时间准备和考察,最后举家前往加拿大留学定居。
“我的很多同事只关注如何答题,研究如何提高某一题型的分数,这太没有技术含量了。”陈国辉说,“而且,大多数中介顾问的素质不高,为了拿到订单,随意做出承诺,很正常。”从去年开始,他的妻子就获得了加拿大联邦注册移民律师执照,在加拿大大学负责帮助国际学生适应当地生活。
陈国辉认为,未来“留学+移民”的组合计划将成为趋势。 “我们一步步来到这里,经历了太多事情,所以我们知道最好的路该怎么走。
低潮
6月18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新时代加快扩大教育开放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优化出国留学工作布局,做强“留学中国”品牌,鼓励互学互鉴。中外学分互认和学位互办联合教学。
教育部国际司(港澳台办)负责人指出,疫情对留学的影响将是暂时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将持续通过出国留学渠道培养。
徐超表示,看到这个消息后,他感觉自己得到了一颗定心丸。
按照计划,今年秋天,徐超将赴英国谢菲尔德攻读欧盟联合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疫情发生后,她一直关注航班恢复情况。
“目前显示,中国飞往英国的航班要到10月25日才能恢复正常。此前,每周只有一个航班,机票价格为2.4万元。对我来说,这个价格太高了。” 10月26号开学,她说我买了10月26号的航班,机票价格六千多。 “虽然比往年便宜不了多少,但还是实惠的。”
徐超本科专业是物理学。疫情期间,他一直在研读国外本科生公共卫生教材。 “从社会层面思考个人健康非常有趣。”
“本来我选择的方向是环境污染引起的健康问题,但因为疫情突然爆发,第二年我可能会选择流行病学方向。”对于前进的道路,徐超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疫情席卷海外,无数陈晓和徐超在等待。但长期从事留学中介工作的文森特表示,20年的留学热潮“应该会退潮”。
“确实很多人因为留学改变了命运,但出国留学的学生大多就读于很一般的学校,专业也大多是文科和商科,其实并不能直接帮助提高中国的生产力。”文森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亲眼目睹过有人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出国留学,回国后又在公司当接待员的极端例子。”
“中国留学人数不可能无限增长,拐点迟早会出现。”史训鹏说,“国内大学排名突飞猛进,‘海归’变成了‘留学生’,光环一旦消失,自然会有一部分人出国留学的动力减弱。”
本文来自时代周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innipegers.com/?p=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