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题)华人如何在加拿大这个内陆城市赢得认可和尊重?
中新网温尼伯4月21日电:中国人民如何在加拿大这座内陆城市赢得认可和尊重?
中新网记者 于瑞东
马尼托巴省是加拿大中部草原省份之一。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位于加拿大地理中心附近,按2021年人口计算,是该国第六大城市。统计显示,曼尼托巴省目前约138万人口中,海外人口仅约3万中国人。但对于任何去过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唐人街的人来说,很难不对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所在的宏伟的中国风格建筑和以华人命名的街道留下深刻的印象。李兆伦见证并参与了当地唐人街的发展约40年,甚至担任曼尼托巴省首位华人省长。
在加拿大的心脏地带,华人实际上是少数。近日,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副主席李少林与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前主席Patrick Choy接受了中新社《东方— 《西问》剖析当地华人如何书写唐人街建设的非凡故事,赢得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一名华人被任命担任该省最高官员有何意义?
李少林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江门新会。 20世纪60年代初留学加拿大并定居加拿大。他曾在温尼伯市政府担任水质专家,也是温尼伯华人社区的主要社区领袖之一。他曾荣获女王金禧勋章、加拿大勋章、马尼托巴勋章等荣誉。
2009年,李少林被任命为曼尼托巴省省长。省长名义上是该省的最高官员职位,任期通常为五年。李少林任职6年,直至2015年退休。他是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林思奇和阿尔伯塔省林作民之后,加拿大历史上第三位华人省长。 “至于未来是否会有更多,这取决于政府对华人的了解以及未来与华人社区的关系。”李少林说道。
在温尼伯的加拿大人权博物馆,中国移民历史展区还陈列着李少林担任省长的照片。
华人在曼尼托巴省没有人口优势,但可以在政界展现代表性。主张多元文化的李少林表示,“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为什么要建“中国风”地标?唐人街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
华人扎根于加拿大中部草原省马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已有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加拿大官员计划在温尼伯市中心启动一项重建计划,其中包括唐人街。李少林与华侨领袖于月兴博士成立了唐人街发展协会。经过努力,他以象征性的1加元的价格成功获得了唐人街土地99年的租约。此后,我们积极筹集资金,修建了低收入人群住宅,以及中式牌楼、花园、中国文化中心等大型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如今已成为地标性建筑。其努力造福了华人社区,重振了温尼伯百年唐人街。
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04/21/8ee9b756a0214d31babb5c5b79469ed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 “俯瞰加拿大马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的唐人街。 (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俯瞰加拿大曼尼托巴省首府温尼伯的唐人街。 (无人机拍摄)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李少林表示,为了重建唐人街,侨界成立了三个组织:负责全面领导的唐人街重建协会、推动中华文化弘扬和当地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华文化中心、以及为低收入人群建造住宅楼的住房协会。 。如今,文化中心的收入逐渐稳定。在唐人街白手起家,积累数千万加元的房产和储蓄是非常罕见的。
中华文化中心致力于服务华人社区。这里的图书馆曾经是温尼伯唯一的中文图书馆。该中心还为华人老年人提供报税、医疗援助、文化翻译等多项服务,并为社区提供体育场所。
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04/21/ef63e1cea3874cf5aec858c56fbc40dd.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 “加拿大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外景。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加拿大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外景。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中心还注重促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的交流,如组织夏季自由市场、参与多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等。温尼伯民俗节始于 1970 年,每年夏天举行,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多元文化节日之一。由华人经营的中国馆是“老人协会”之一。 30年来,民俗节中国馆活动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前主席蔡振超指出,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加,当地需要更大规模的场地来团结社区。唐人街重建的成功经验是大家的团结和奉献。 30多年来,华人社会的鼎力支持,推动了文化中心各个阶段的成长。
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前的詹姆斯路被命名为纪念路,以纪念已故华侨领袖余跃兴博士热心慈善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温尼伯东部一个新开发社区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菲利普·李大道”。这足以证明华人社区的努力得到了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
当前,李少林和他的同事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是组织好唐人街重建二期工程,这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帮助和资助。他们正在努力建造另一所疗养院,以便他们的长辈可以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家。
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04/21/062314b3f39b4b2692e31eec57413d76.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加拿大温尼伯东部一个新开发社区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菲利普·李” 驾驶”。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加拿大温尼伯东部一个新开发社区的一条街道被命名为“Philip Lee Drive”。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温尼伯华人社区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李少林表示,当前温尼伯华人社区发展出现新趋势。华人人口比例的增加越来越多地归因于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过去,粤语几乎是文成唐人街唯一能听到的语言,但现在很大一部分人都说普通话。中国大陆移民组成的社团也变得更加活跃,让新移民更容易融入社会。
李少林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应该为中国公众谋福利,为中国公众谋福利。” “我希望自己能多学点普通话,中国大陆的移民也能学点粤语,这样大家交流起来更容易。”
蔡振超表示,社区发展需要团体、场所和资金。华人社区逐渐壮大,但许多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居住在温尼伯南部。位于市中心的中华文化中心未来如何更好地服务新移民,需要思考和协调。
推动华人移民融入社会,是李少林和他的同事们非常重视的事情。李少林鼓励华人参加民俗节日等社区活动,因为这可以吸引更多非华人参观唐人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中新社记者 于瑞东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04/21/bb4b4b0c2e4a49219aa6a18fc93ba8b0.jpg" style="border:px Solid #000000" title= “加拿大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外景。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加拿大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外景。中新社记者 余瑞东 摄
同时,李少林希望更多华人年轻一代参与选举,提升少数民族在政治、法律等领域的影响力。中国人参与选举、参与政治,必须更加团结。 “如果你不参加选举,不关心政治,不了解政府的政策,人们就不会想到你,”他说。 “你必须自己为社区而战。如果我们不向政府争取,我们就无法实现中国的目标。港口已经重建。”
蔡振超表示,既然来到了异国他乡,就必须融入当地社会。否则,中国人可能会被排除在外,导致发展机会比其他人少。 “特别是如果你对政治感兴趣的话。在西方国家,只有通过投票才能有发言权。如果你没有发言权,你可能永远会受到歧视。”
生活在西方国家的中国人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原籍国和居住国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能够向西方人讲好中国的故事。”蔡振超说。 “西方媒体能够‘成功地’把好与坏写得如此生动,因为他们能够‘把故事讲好’。”
他认为,中国的很多做法或文化理念也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但西方社会的公众往往缺乏相关信息。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一定要努力帮助西方人正确认识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在很多事情上的做法。 (超过)
受访者简介:
李兆伦,祖籍广东江门新会,出生于香港。 20世纪60年代初留学加拿大并定居加拿大。曾在温尼伯市政府担任水质专家;他也是温尼伯华人社区的主要社区领袖之一。 2009年至2015年,担任曼尼托巴省第24任省长,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三位华人省长。曾荣获女王金禧勋章、加拿大勋章、曼尼托巴勋章等。现任温尼伯中华文化中心副主席、唐人街发展协会主席、唐人街住房协会副主席。
Patrick Choy(右),生物化学博士,医学博士,曼尼托巴大学校长办公室高级顾问,温尼伯中国文化中心董事、前董事会主席,唐人街发展协会副主席。曾任曼尼托巴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加拿大生化学会主席等,并荣获曼尼托巴勋章。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innipegers.com/?p=5861